全宋诗

重置

由于收录的古诗为繁体字,输入关键词请使用繁体字进行检索。

搜索结果(最多显示前100条)

  1. 某皇恐上啓伏承太師均佚之暇修真養浩日與造物者游謹成拙句上塵鈞覽
    程俱
    碧海崑崙接絳臺,故應春至自花開。
    絲毫不立元非靜,梨棗潛生豈用栽。
    種種初無心外法,綿綿時向定中回。
    却來重展調元手,會見華胥遍九垓。
  2. 次韵子瞻招隠亭
    蘇轍
    隠居吾未暇,何暇勸夫人。
    試飲此亭酒,自慚纓上塵。
    林深開翠帟,岸斷峻嚴闉。
    送雪村酤釅,迎陽鳥哢新。
    竹風吹斷籟,湖月轉車輪。
    霜葉飛投坐,山梅重壓巾。
    欲居常有待,已失嘆無因。
    古語君看取,聲名本實賓。
  3. 次韻和寄
    劉敞
    講業儒林璧水開,望親雲下想徘徊。
    平原日暖歌鴒在,横隴風高聽鴈来。
    隱几郡齋閒主諾,薦羞家府樂循陔。
    何時乞得歸寧告,對襲班衣捧慶杯。
  4. 涵碧亭 其一
    許復道
    飛泉當面玉虹垂,收拾驚濤貯小池。
    □□倚岩山骨秀,激湍成雨澗毛滋。
    壁閒遺墨淒塵□,眼底新篇□色絲。
    却憶謝公山更好,夢中時不負心期。
  5. 與弋陽徐覺民主簿 其二
    徐瑞
    文章政事本一貫,道在從教俗論譁。
    爲問匆匆赴期會,何如騎馬看煙霞。
  6. 和朱秘校惠詩二首 其二
    王洋
    短檠燈火幾經秋,古遠人疏道不侔。
    可惜詩書架三萬,不如奴婢橘千頭。
    顔回賦祿唯簞食,林類當春亦破裘。
    見說老人懷舊事,夢中吹笛更能不。
  7. 後一日因展省歸途口占 其一
    陳文蔚
    千丈摳衣記武夷,家山今日屢攀躋。
    春風拍拍滿懷處,况是花開更鳥啼。
  8. 偶得
    胡仲參
    挑燈伴寒夜,兀坐竹爐邊。
    赤脚知吟苦,時將山茗煎。
  9. 頌古 其七○
    釋道顔
    鋸解秤槌渾似鐵,大愚老子重饒舌。
    水流澗下太忙生,雲在嶺頭閑不徹。
  10. 報慈宣祕禪師贊
    釋德洪
    二百員衲子領袖,三十年叢林耆舊。
    所至樓閣森然,自然眷屬成就。
    諸方度脚買鞵,報慈就身剪裁。
    莫嫌此老無巴鼻,曾見西堂古佛来。
  11. 諸人頗有和余百梅詩者各賦一首 其七
    劉克莊
    貧兒籬下看花窠,曾見千株玉雪麽。
    畫得詩禪三昧少,詩如無住一聯多。
    過時結實心猶苦,從古調羹味在和。
    我坐聳肩窮到老,君肩欲聳又如何。
  12. 紹興祀先農攝事七首 神農位酌獻用《成安》。
    郊廟朝會歌辭
    耒耜之教,帝實開先。
    致養垂利,古今民天。
    嘉薦報本,于以祈年。
    誠格和應,神娭福延。
  13. 詠松 其六
    胡仲弓
    潜心寫幽韻,洗耳聽寒濤。
    吟聲自摇動,誤疑泛魚舠。
  14. 補史十忠詩 前左丞相江文忠公萬里弟萬頃
    劉壎
    匡廬雲錦屏,鴻儒産其下。
    風神儼如龍,夭矯莫可駕。
    卷懷經濟具,婆娑洛中社。
    怪事玉牀摇,清晝天忽夜。
    突騎從何來,陰風飄屋瓦。
    大臣義有死,欲避吾不暇。
    庭前環止水,萬事付一捨。
    從容友靈均,朝野動悲吒。
    愍章極哀榮,汗簡誰記者。
    倘有南熏書,季方足堪亞。
  15. 次韵草堂主人雨中十首 其五
    周紫芝
    滿谿烟雨濕芙蕖,綠葉紅花錦不殊。
    聞說宛西橋畔宅,小園無地不荒蕪。
  16. 句 其二
    宋自適
    陰陽消長風聞際,堂陛尊嚴山立時。
  17. 蓘室詩王立之爲宗子求
    饒節
    布穀作五更,鷦鷯亦司辰。
    田師遽束縕,請火起近鄰。
    耕耘豈辭勞,常虞秋計貧。
    匽薄壟畝間,努力不自珍。
    秋風落高原,罷亞千頃雲。
    公子豈知田,得師自農人。
    歸來坐虛室,却掃富貴昏。
    架插河間書,門引霍三賓。
    耡耰翰墨場,寒窗澹爐熏。
    六籍聖人師,百家素王臣。
    骫骳離騷經,妙語泣鬼神。
    靈文陋詛楚,高論追過秦。
    泛覽四庫餘,瓦礫半珠蠙。
    遊心領其要,開卷得其人。
    門前風作埃,肥馬走搢紳。
    豈知歌鐘地,辛苦事斯文。
    懶夫江海士,履聲遠王門。
    未暇到此室,歸歟老斲輪。
  18. 平昔
    陸游
    平昔飄然林下僧,更堪衰與病相乘。
    殘年已任身生死,一念猶關道廢興。
    皎皎初心質天地,兢兢晚節蹈淵冰。
    子孫勿厭藜羹薄,此是吾家無盡燈。
  19. 頌古五十七首 其一五
    釋道昌
    至道無難,萬水千山。
    唯嫌揀擇,鵠黑烏白。
    纔有是非還護惜,不會不知全得力。
    明白裏頭如放行,腰金猶頌青青麥。
  20. 永濟道中寄諸舅弟
    王安石
    燈火匆匆出館陶,回看永濟日初高。
    似聞空舍鳥烏樂,更覺荒陂人馬勞。
    客路光陰真棄置,春風邊塞祇蕭騷。
    辛夷樹下烏塘尾,把手何時得汝曹。
  21. 贈廬陵張濟夫陳子豪二首 其一
    蕭立之
    凝霜截曉小春寒,爭道鞭靴行路難。
    客有儒官敲竹戶,老夫猶得漢儀看。
  22. 寄板橋卞進之主簿
    孔平仲
    以才牽挽自由身,歲暮無家寄海濱。
    擾擾滿前人一把,紛紛趨事抱千鈞。
    風掀駝島波聲壯,雲倚蓬山雪意新。
    回首高城已摇落,菊花羞逼小陽春。
  23. 雪夜宿致思庵
    孫覿
    霏霏竹間雲,練練天上雪。
    誰遺碧玉壺,化作白銀闕。
    孤懷愜幽欣,一笑暖栗冽。
    寒光注老眼,謂是山吐月。
    耿耿清不眠,夜半聽竹折。
  24. 陪通守李丈出郊
    喻良能
    出郭旌旗及曉晴,朔風凜凜水泠泠。
    堵牆野老瞻泥軾,冠劍長松拂屏星。
    破臘梅花强半白,先春草色未多青。
    經行肯爲遊觀美,王事馳驅不敢寧。
  25. 陪致政開府太師留守相公致政內翰燕集輙歌盛美爲三公壽皆用公字爲韻 內翰
    司馬光
    眉似高僧秀,顔如童子紅。
    忠純汲長孺,高潔夏黄公。
    矯矯遼東鸖,冥冥塞北鴻。
    自誇新酒量,像想百分空。
  26. 送別袁公四詩 其二
    孫應時
    露門勸學首羣公,石室還來復古風。
    垂世文章崔蔡右,濟時勳業管蕭中。
    持平願取乘舟勢,納約先看補衮功。
    力鞏皇圖知有道,先生心事與天通。
  27. 北山四時招隠辭 其一
    周密
    綠意動兮崇蘭,暖回薄兮千巖。
    蘼蕪齊兮繡谷,芳菲菲兮鳥關關。
    步桃塢兮曲折,叩蘭若兮檀欒。
    珮九莖兮窈窕,采三秀兮巑岏。
    石田肥兮可蒔,溪毛秀兮堪餐。
    賦榮木兮胥悅,浩生意兮修蕃。
    田歌起兮啁哳,殷社鼓兮紞紞。
    山中春兮可樂,王孫不來兮謇誰留兮他山。
  28. 秋日屬疾
    梅堯臣
    體羸易生疾,況乃凌秋陰。
    微寒薄膚腠,飲藥增衣衾。
    一日失所治,百骸將不任。
    當從華氏學,聊欲爲戲禽。
  29. 胡烈臣卧雲菴
    王庭珪
    小菴深隱紅塵外,雲在茅簷四角邊。
    月落烏啼天欲曉,驚回何處夢遊仙。
  30. 聞石湖海棠盛開亟携家過之三絕 其一
    范成大
    東風花信十分開,細意留連待我來。
    開過十分風不動,更無一片點蒼苔。
  31. 上李學士
    潘閬
    名場欲獨立,一念一心寒。
    白日昇天易,明時取仕難。
    家園半牢落,鬚髮漸衰殘。
    試把平生業,來投作者看。
  32. 和黎丞梅關嶺
    徐經孫
    峭壁接高天,閒雲淡橫嶺。
    稍便僧房靜,未覺官曹冷。
    風月兩閒人,山川一佳境。
    誰歟共茲樂,老仙白垂領。
  33. 童丱須知 衣服八篇 其五
    史浩
    柔桑春繭未登盆,催稅公文已在門。
    一口無辜繫囚獄,全家號泣動鄉村。
  34. 金陵雜興二百首 其三五
    蘇泂
    城頭士女出笆籬,喜色爭瞻大使旂。
    盡道去年那有此,今年粥飯不曾饑。
  35. 即事
    呂本中
    十年不調張廷尉,一字拔人山巨源。
    萬事重尋已陳跡,此公相對可忘言。
    故人久已音書絕,古寺終嫌市井喧。
    更欲移家近深僻,漫留書冊教兒孫。
  36. 次韻邵子非見贈之作
    李綱
    持竿相與釣鯨魚,歎息平生術已疏。
    嬉戲尚能追舊事,窮愁聊復著新書。
    昂霄聳壑公行爾,拂石眠雲我自如。
    卜築相望纔一水,未應歲晚恨離居。
  37. 再和雁湖十首 其二
    李壁
    畦逕生癡筆墨間,洗心聊欲近潺潺。
    干時輒莫談商鞅,枉道渠寧主瘠環。
    無事捲簾消白日,有時支枕夢青山。
    湖光莫笑無多子,印却中天象緯閒。
  38. 郫縣春日吟 其六
    吳泳
    樹桑五畝育雞豚,器用匏尊老瓦盆。
    舊禮諸儒都壞盡,西家却有典型存。
  39. 秋日謁清臣宗叔紀洞霄景二首 其二
    趙汝普
    大滌山頭一振衣,仙人曾向此幽棲。
    至今翠箬丹砂隠,夜半浮光古洞飛。
  40. 題張南山慶九十詩卷
    陸文圭
    翁今百歲少十年,我少公年二十五。
    天與翁齡百二十,我已化作原頭土。
    延年賸得飲食樂,損壽多應作詩苦。
    梅開儻獲登公堂,一醉猶能戴花舞。
    兒孫拍手向我語,公漆點鬚貝齊齒。
    降原陟巘步如飛,飽飯何曾飲人乳。
    夢中猶記前朝事,二老相逢必歡喜。
  41. 偈二十二首 其一七
    釋子淳
    杓柄笊籬權在手,放行把住非窼臼。
    二時齋粥在精專,自利重他功不朽。
  42. 題朱直學竹軒
    韓淲
    裂石作翠竹,秋風生晚凉。
    政須人嘯詠,應記我行藏。
  43. 和吉父韻謝谹父煮菜二首 其一
    王洋
    雲海堂前飯鼓忙,頭陀巖下客船香。
    長因筍蕨甜如蜜,引得遊山潘孟陽。
  44. 同石元規講鵾鵬偶書
    張繼先
    翱翔數仞間,何異九萬里。
    大道蕩無名,無彼亦無此。
    倬哉元規翁,斯言迨盡矣。
    一物自太極,志士摽高擬。
    鵬乎與蜩鳩,涉辯非至理。
    有形相變化,不出六合裏。
    飛躍涉程途,底用嘲遠邇。
    迺識逍遙游,潀遠發玄旨。
    講罷四窗閑,忘言空隠几。
  45. 書懷二首 其二
    陳造
    薄宦爬沙地,平生一不施。
    才名將底用,齒髮欻如斯。
    自笑書汗馬,誰今手不龜。
    惟餘五色筆,忍賦四愁詩。
  46. 次韵孫傳師龍圖游醴泉寺
    釋道潜
    楊林幾曲到城根,中有招提氣象昏。
    暝雀聚群盤棟吻,老藤垂蔓覆高垣。
    月生歸路無燈火,巷轉人家有笑言。
    却掩吾廬還寂寞,冷風摇幔影翩翻。
  47. 題玉泉
    釋仲殊
    分出瑶池萬怪驚,崑墟引落最高層。
    十分清是泉中玉,一漱寒生齒下冰。
    浄照更無雲影雜,素光疑有露華凝。
    莫教明月從中現,澈底無心伴老僧。
  48. 暮春書懷寄翁十
    趙師秀
    帝里逢春雨不乾,纔晴數日又春還。
    桐華半落官河水,榆葉全遮客舍山。
    未悔闊疎令事去,最憐乏絕壞身閑。
    菖蒲九節今堪采,思爾逍遥澗谷間。
  49. 明堂慶成頌 其一八
    徐鹿卿
    凡皆可爲,天不容僞。
    眡此休嘉,豈其力致。
  50. 江上春事
    晁公遡
    春來江上解霜嚴,羣柏周廬筍出簷。
    突兀貍頭蒙紫籜,參差龍甲長蒼髯。
    閒思井臼高人宅,懶傍車輿刺史幨。
    留滯殊方憂鵩入,今年試爲發書占。
  51. 闕題
    舒岳祥
    潮分船出浦,雪破馬行沙。
    去去三千里,疎疎八九家。
    矮壺分乳酪,疏竹看梅花。
    虎豹方充斥,風林噪亂鴉。
  52. 春思
    許棐
    朝來一陣無情雨,敲得庭花半欲殘。
    燕子不知人冷落,飛來簾底避春寒。
  53. 臨川絕無佳酒時得一醉戲書
    陸游
    有酒時劇飲,無酒徒浩歌。
    庭花五六株,老子獨婆娑。
    誰云苦寂寞,在我亦已多。
    管弦萬二千,一笑謝天魔。
    夢作青城去,翠磴捫松蘿。
    又爲平羌遊,素月沉烟波。
    覺来撫几嘆,奈此桎梏何。
    流年不貸人,去去如飛梭。
  54. 鎖院深寂夭桃獨芳有可憐之色爲詩要德夫共賦以賞之
    韋驤
    静院深扃霽雨新,小桃牆側弄精神。
    祇知春色歸吾眼,不悟他鄉寄此身。
    露蕊妖韶真自得,胭脂濃淡屬誰勻。
    共将短句酬幽艷,奚獨東風是主人。
  55. 病起過鄰寺
    李彭
    慣作招提客,應非拖玉身。
    一年强半病,十畞未全貧。
    孝秀鄉閭盛,朝頒符瑞頻。
    不妨幽仄裏,高卧姓龐人。
  56. 送廬陵李宰養直之官兼呈劉寺簿四首 其三
    彭龜年
    入仕不爲宰,無異面牆壁。
    如何今世人,指作富貴厄。
    區區爲身謀,反謂第一策。
    皇皇百里民,誰爲訪休戚。
  57. 賃宅
    王禹偁
    老病形容日日衰,十年賃宅住京師。
    閣棲鳳鳥容三入,巢宿鷦鷯欠一枝。
    壁挂圖書多不久,砌栽蘆葦亦頻移。
    人生榮賤須知分,會買茅庵映槿籬。
  58. 張府君挽詩 其二
    史堯弼
    見說親顔晝日嬉,夜窗膏火對書詩。
    功名底事身終悞,孝友平生政已施。
  59. 句 其二四
    吳沆
    爭屯未就雲頭合,結黨欲成風勢高。
  60. 題周氏棣華堂
    李處權
    管蔡既失道,周公遂相殘。
    召公乃賦詩,棠棣良可觀。
    聖賢尚如此,末世詎得安。
    斗粟與尺布,至今興永歎。
    汝南賢伯仲,鄉評藹芝蘭。
    冰清而玉潔,友于甚相懽。
    鴻雁識先後,鶺鴒知急難。
    同衣且共爨,怡怡生理寛。
    壎箎翕和樂,學海闚波瀾。
    好爵豈終靳,未用詠考槃。
    他年表門閭,紫荆出簷端。
  61. 早春十絕呈石湖 其八
    陳造
    緩引牙檣載綺羅,寬圍絲錦著笙歌。
    小擡醉眼遊絲外,夕照御城奈樂何。
  62. 墨莊五詠 君子亭
    朱熹
    倚杖臨寒水,披襟立晚風。
    相逢數君子,爲我說濂翁。
  63. 既爲誼夫賦墳廬詩乃蒙和韻再成十首爲謝兼簡韶美以資一噱 其三
    郭印
    伏羲畫卦後,文字積丘山。
    誰知聖人意,要妙唯一言。
  64. 五老會詩
    文彥博
    四個老兒三百歲,當時此會已難倫。
    如今白髮游河叟,半是清朝解綬人。
    喜向園林同燕集,更緣樽酒長精神。
    歡言預有伊川約,好作元豐第四春。
  65. 天津看雪代簡謝蔣秀才還詩卷
    邵雍
    清洛接天去,寒雲貼地飛。
    人於橋上立,詩向雪中歸。
  66. 鄭子仁生日用其去臈見壽韻 其二
    項安世
    月日巧當真四六,風流合是妙詞章。
    金華洞府神仙骨,麗澤書堂翰墨香。
    隴麥秋時椿自好,林鶑老去鶴偏長。
    綠槐宮闕薰風裏,看引諸儒對殿廊。
  67. 宿妙庭觀次東坡舊韻 其一
    范成大
    桂殿吹笙夜不歸,蘇仙詩板挂空悲。
    世人舐鼎何須笑,猶勝先生夢石芝。
  68. 秋懷三十六首 其一○
    邵雍
    清風無人兼,自可入吾手。
    明月無人并,自可入吾牖。
    中心既已平,外物何嘗誘。
    餘事豈足論,但恐樽無酒。
  69. 飛來峰
    釋德洪
    意行忽出門,欲留聊植杖。
    雲開飛來峰,巋然眉睫上。
    氣勢欲翔舞,秀色無千嶂。
    萬物皆我造,何從有來往。
    大千等毫末,古今歸俯仰。
    心知目所見,皆即自幻妄。
    如窺鏡中容,容豈他人像。
    頗怪胡阿師,乃作去來想。
    此意果是非,一笑聲輙放。
    且復臨冷泉,舉手弄清漲。
  70.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絕 其二
    劉克莊
    退之歲晚南溪上,把釣聯詩得幾迴。
    便與烏衣羣從約,及身强健更頻來。
  71. 題畫
    李若水
    羃羃護雲衣,巉巉露山骨。
    老木依蒼岩,密布蔭清樾。
    乞我片席地,脫巾露華髮。
    橫竹呼秋風,脩藤步明月。
    茲焉甘終老,夢斷帝京闕。
    何必學王郎,昂首但拄笏。
  72. 潘歙州寄紙三百番石硯一枚
    梅堯臣
    永叔新詩笑原父,不將澄心紙寄予。
    澄心紙出新安郡,臘月敲冰滑有餘。
    潘侯不獨能致紙,羅紋細硯鎸龍尾。
    墨花磨碧涵鼠鬚,玉方舞盤蛇與虺。
    其紙如彼硯如此,窮儒有之應瞰鬼。
  73. 全真教隨喜
    方回
    全真遺教契清寧,蕭散無爲養性靈。
    百歲萍蓬無定跡,一身土木已忘形。
    陳言不用參同契,祕法何須急律令。
    中有異人殊未測,倏然輕舉上青冥。
  74. 題群牧圖
    釋惟一
    雨過桃林草正肥,休征牧放恰相宜。
    擎頭戴角群然樂,喜見太平無事時。
  75. 陸龜蒙茶竈筆牀圖
    鄭思肖
    笠澤往來無定期,煮茶垂釣醉吟詩。
    一船清致終難畫,不是散人應不知。
  76. 端午帖子 溫成閤四首 其二
    歐陽修
    珠箔涼颸入,金壺晝刻長。
    鸞臺塵不動,銷盡故時香。
  77. 陞堂頌古五十二首 其三四
    釋懷深
    寒山癡裏放奸,布袋鬧中打鬨。
    衆生業識茫茫,幾箇眼睛定動。
    要知祖師妙門,畢竟不離日用。
  78. 句 其一
    釋法燈
    雲失溪月寒。
  79. 玉兒
    鄧林
    金蓮華上俞尼子,永壽神仙羅繡綺。
    苑中荆荻市令嚴,玉像支離瓦官寺。
    六宮鴨㔅起淫風,太白便應縣妲己。
    此身肯許兜鍪夫,猛爲東昏判一死。
    到今羞殺賣降人,去作練兒梁姓臣。
  80. 和巧松 其三
    趙希逢
    秦人無故起阿房,赤立千林赭衆岡。
    更覓長生遊海上,不將松實作津梁。
  81. 頌古五首 其五
    釋妙倫
    樹動風摇,塵生雲起。
    太上老君,何曾姓李。
  82. 王持中讀余近詩跋以五絕因次其韻 其三
    吳則禮
    我句如許一生過,君詩政應萬人傳。
    但言寒温置餘語,可是從來子敬賢。
  83. 會慶聖節
    曹勛
    帝出乘時叶小春,中興復古付曾孫。
    奉親聖德躬仁孝,御極天章廓晏溫。
    書軌自應歸正統,蠻夷先已侍脩門。
    凌虛志遠吞寰宇,億載端臨四海尊。
  84. 贈墨二首 其一
    趙蕃
    奚李風流遠,名家得自賢。
    粗能明款識,不暇別中邊。
    歲計一丸足,癡人連屋懸。
    此生能幾屐,茲士信超然。
  85. 贈句容士人
    張侃
    山川清美天下稀,五瑞同時盍紀碑。
    碑上只言人物盛,若言德政愧無之。
  86. 詠榴花
    呂南公
    敷敷英乍含,春盡葉已碧。
    垂垂實稍殘,秋晚花尚拆。
    鮮妍誰造化,遲暮我彩色。
    方託晨露滋,何知早霜烈。
    天時豈顧望,生理自溢逼。
    根柢或未衰,芳葩肯無益。
    徐孃老情重,武后善塗澤。
    所美出虛疏,其殃乃窮極。
    參差共沖氣,窈窕負靈識。
    草木可毋譏,吾傷在人德。
  87. 杜陵至節後詩有遠在劍南思洛陽句予客九江遠過興國至後忽動西湖之感口占實情得四韻何當神交杜陵於夢寐中必亦一笑也
    董嗣杲
    杜陵曾吟至後詩,我今客遠愁歸遲。
    蜀中想重洛陽憶,江上亦起錢塘思。
    地異心同一今古,風饕雪虐共路岐。
    西湖何殊灞橋趣,亟歸乘興無復疑。
  88. 和杜孝錫展江亭三首 其二
    韓維
    驚鷺飛鳴避畫橈,遊人笑語過朱橋。
    賈家園裏花應謝,綠遍牆頭野杏梢。
  89. 昨日過仲威不值作詩來謝因次其韻併呈明叔
    趙蕃
    故山端可計焉終,孰遣求官自取窮。
    詩遇二豪真勝己,鬢驚霜白驗成翁。
    醒狂在昔人增益,間闊於今安取豐。
    邂逅過君無厭數,異時相遠念難同。
  90. 和江文通擬休上人詩韵
    韓淲
    日夕北風起,叩角何悲哉。
    所思不可見,只有飛雪來。
    林聲方凄冽,溪光正徘徊。
    短衣挽莫前,匣鏡那忍開。
    空對翠屏晚,寒雲遶南臺。
    茶竈熅宿火,禪龕拂新埃。
    江東憶李白,今古同此懷。
  91. 巖桂
    華岳
    西風吹老碧蓮房,萬壑風流拆麝囊。
    謾與籬花爭曉色,肯教盆蕙壓秋芳。
    月中有女曾分種,世上無花敢鬭香。
    要識仙根迥然別,一枝開傍郄家牆。
  92. 七愛詩贈程鄉令趙君 漢中牟令魯恭
    蒲壽宬
    吾愛魯仲康,治效多致祥。
    害稼螟犬牙,中牟了無傷。
    掾驚雉馴擾,兒念雛方將。
    河南有府尹,其美乃播揚。
  93. 與潘文叔遊衡岳四首 其四
    趙蕃
    常聞祝融峰,今日上封寺。
    雖孤登望眼,要逐幽遐志。
    蓋渠目力及,皆我脚力自。
    是可將無同,吾言亦聊戲。
  94. 次韻鄉人華秀才冬至日投贈二首 其一
    項安世
    深知道長屬仁賢,甚愛陽來復舊氈。
    鳳歷新灰浮緹室,牛星初度轉青天。
    五雲嘉氣書周典,七日靈文驗孔編。
    忽忽窮愁休悵恨,東風已到玉梅前。
  95. 小三洞 其一
    于石
    四山迴合響幽泉,古木蒼藤路屈盤。
    一局殘棋雙鶴去,石屏空倚白雲寒。
  96. 過生米市艤舟求浴望山巔有屋巋然至石岸數步宛轉荒級榜曰釣磯入門古壇對江上則有獨柏餘屋悉具體問之云施肩吾嘗垂綸於此柏則唐胡天師所植他無碑記惟華邦直則留題一詩有石刻因用其韻題釣磯又復用小閣壁間韻留題胡柏併書柱間浴罷理棹而去 其一
    趙蕃
    枕水危磯峙不流,是誰曾此被羊裘。
    遺蹤幾覓無從問,落日清風過樹頭。
  97. 趙達明太社四月一日招遊西湖十首 其六
    楊萬里
    橘花如雪細吹香,杏子團枝未可嘗。
    行到陳朝枯柏處,孤山山背水中央。
  98. 鳳凰臺
    黄度
    江淮表裏拱神州,底事干戈不肯休。
    試上鳳凰臺上望,定山盡處是瓜洲。
  99. 楊村秋曉
    方回
    今日定復熱,月落色亦紅。
    東方垂欲明,忽被林霧濃。
    已有牧牛兒,出沒黯淡中。
    暗行三十里,兀兀視馬鬃。
    天宇悉已白,始見真秋容。
    宿鷺起空際,鳴雀出林叢。
    何所最可喜,稻熟歲粗豐。
    人世强食弱,生生終不窮。
    干戈洶海宇,幸存茲老農。
    古來幾魏徵,死爲田舍翁。
  100. 和蔡君謨閣前紫柏
    胡宿
    秀植登中禁,靈根記大方。
    纖枝乘十雨,勁節誓千霜。
    雲幹仍稠直,烟華稍鬰蒼。
    綠陰疏未合,翠鬣儼相望。
    育質從新甫,標名壓豫章。
    三休依寶構,一溉引天潢。
    瑞露通晨浥,靈風繞夜翔。
    蠹蟫驚閣爋,啼狖憶巖光。
    地惠覃行葦,人情樂樹楊。
    保無禽鹿踐,知免斧斤傷。
    遠勢興毫末,孤標出衆芳。
    寒葭寧可倚,幽草固難藏。
    庭鶴宜留側,臺烏莫近傍。
    未經鸞隠葉,不使麝居香。
    松操同凌雪,葵心共向陽。
    故情存澗壑,生意屬池隍。
    晝景斜臨石,禪機俯映堂。
    頌傳商廟桷,材入漢家梁。
    此世隆三代,何時構九房。
    瓌姿天所産,工度未應忘。
工具介绍

《全宋诗》继唐诗的高度繁荣之后,宋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新的开拓和创造,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家作品,形成了许多流派,对元、明、清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AI 写作
AI写作小程序
AI 写作工具,微信小程序已上架。